必威 必威betway必威 必威betway生物质燃料是由农林作物的废弃残渣(如秸秆、玉米芯、花生壳等)经过一系列破碎、去水、混合、压制成型工艺生产而成的颗粒状可燃物质。通过对典型生物质燃料的组分分析,阐述其作为清洁能源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通过对其燃烧特性和使用成本进行分析,反映出生物质燃料顺应政策形势,在今后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将起到愈加重要的作用,对改善我国能源短缺、过分依赖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紧张局面有重要意义。
固体生物质燃料及其原料中氮含量的准确测定,对于指导生物质燃料的生产及控制大气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氮含量时,样品的消化催化剂中含有硫酸汞和硒粉等有毒成分,其大量使用易导致环境污染的风险。探讨采用硫酸铜作为催化剂以替代硫酸汞与硒粉并将其用于消化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针对催化剂量及消化温度等条件进行试验,探讨消化温度与消化时间的关系、不同消化温度下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催化剂用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及预烘干法对消泡的作用。通过对样品的含氮量进行国标方法及改进方法的对比测定分析,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统计量t值校验,证明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经110 ℃预处理除去水分、以硫酸铜替代硫酸汞与硒粉作为催化剂、采用浓硫酸在390 ℃温度下进行消化时能缩短消化时间,且采用改进方法测定生物质中氮含量的结果符合国标方法对精密度的要求。
为提高生物质在大型煤粉电站锅炉直接掺烧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分析了多种典型生物质与典型煤种的煤质及燃烧性能差异,论述了掺烧生物质后对锅炉主机及辅机的设备适应性及运行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国内外煤粉锅炉直接掺烧生物质的典型掺烧方式及特点。结果表明,生物质具有水分高、密度低、挥发分和氧含量高、硫含量低、环保性能好等优势。大型煤粉电站锅炉掺烧生物质时,需充分考虑掺烧生物质对机组设备的适应性及运行参数的影响,重点考虑生物质的全水分、发热量、灰熔融温度和灰成分中Fe2O3、CaO、MgO和K2O等碱性氧化物对燃料制备、储存和输送,锅炉效率,制粉系统出力,带负荷能力及锅炉的结渣、沾污和腐蚀等影响。通过优选生物质种类,掺烧5%~10%的成型生物质对大型煤粉电站锅炉主机、燃烧系统、制粉系统及其他辅机系统运行无明显影响。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及运行安全性,采用独立喷燃工艺2即利用锅炉备用制粉系统实现生物质独立掺烧的经济性更高。为防止生物质燃烧器的烧损,要求磨制生物质燃料的磨煤机进口风温在100 ℃以内,以保证磨出口一次风温不超过50 ℃,以40~45 ℃为宜。当生物质比例低或掺烧时间短时,可考虑共磨掺烧方案
本标准规定了用“自动氧弹热量计”、“碳氢元素分析仪”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燃料发热量为10 MJ/kg~21 MJ/kg的农业固体生物质、林业固体生物质和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发热量的测定。
生物质作为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绿色能源,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但由于生物质本身碱金属(主要为钾)含量较高,在燃烧利用过程中存在如碱结渣、灰分融合、团聚、腐蚀等问题。其中,结渣存在于整个生物质利用过程中,形成极难处理的结块与沉淀,对锅炉本身及运行造成危害。因此,抗结渣生物质燃料是实现生物质高效利用的可行手段。目前可通过添加剂、共燃、化学预处理、涂层等方式改变生物质利用过程中碱金属氯化物、硫酸盐、硅酸盐的生成和转化途径,以解决生物质热转化利用过程中的结渣问题。其中利用添加剂与生物质受热反应生成新的高熔融点产物的处理方式具有较好抗结渣效果。笔者介绍了生物质中碱金属的存在形式及其热转化过程中钾的释放路径、迁移规律,概括了生物质热转化利用过程中的结渣机制,总结了铝基、钙基、磷基3种添加剂在生物质抗结渣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使用添加剂可使生物质燃料达到较好的抗结渣效果,磷基添加剂可较好地解决烟道与炉底结渣问题,钙基添加剂只能解决炉底结渣但会造成严重的烟道结渣,铝基添加剂虽能达到与磷基相近的结果,但成本较高且作用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未来抗结渣生物质燃料的研究方向可从新型添加剂出发,寻找既可固定气相中的
适当评估生物质燃料的不可持续消耗率对于确定后续环境影响的程度很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对尼日利亚博尔诺州首府迈杜古里大都会的薪柴(薪柴和木炭)消费量进行了评估。 柴火和木炭是迈杜古里市消耗的主要固体生物质燃料,除了很少使用的动物粪便,茅草,树叶等。这些燃料通常用于家庭,市场和工业中进行烹饪,烘烤和烘焙活动。 为了量化Maiduguri中这些燃料的消耗率(及其最终的负面影响),收集了通往城市的高速公路沿线生物质供应率的数据。 结果显示,固体生物质燃料的总消耗率为366吨/天,其中柴火占288吨/天,木炭占剩余的78吨/天。 薪材消耗率约为全国数字的0.15%。 以千克/天为单位的CO2,CH4,N2O,SO2,NOx,NM必威 betway必威VOC,CO,NH3,PM10和PM2.5的最终排放量分别为433,488、2160、46、83、394、2796、34699、19.01、5031和4884 。 温室气体排放量为497 t COe /天或181,314 t CO2 /年。 向清洁炉灶和低碳燃料的战略转型是可行的,并将提高可持续能源的使用。
在对目前常用的生物质燃料成形机进行简单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利用凸轮轮廓曲线驱动的活塞冲压式生物质燃料成形机。根据压缩成形原理及更合理的加工效率,确定了凸轮机构的位移曲线。最后,借助MATLAB软件对凸轮轮廓曲线进行参数化设计。
通过选取麦秸、棉秆、稻秆、竹粉、锯末、花生壳、稻壳、玉米秆、油菜秆和树必威 betway必威皮等10种有代表性的固体生物质燃料样品,通过正交试验和不同实验室的协同试验,选取不同的试验条件,对电量-重量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碳氢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现行国标GB/T 28734—2012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选用80mL/min氧气流量、6min进样时间、0.065g试样质量、三氧化钨为催化剂等适宜的试验条件,采用电量-重量法可准确测得固体生物质燃料中稳定可靠的碳氢结果。
简要分析固体生物质燃料发展前景,结合5E-IRSII红外测硫仪的原理,探讨红外测硫仪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中全硫含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并将采用高温燃烧红外吸收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的全硫结果与库仑滴定法进行对比,指出红外法测定固体生物质燃料全硫含量具有重复性好及使用方便的优势。
为了减轻市政污泥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阐述了国内外污泥处置的现状,介绍了污泥与煤掺混制备污泥水煤浆、与煤(半焦)掺混制备成型燃料以及与植物秸秆掺混造粒制备燃料制备生物质燃料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污泥制备生物质燃料可以充分利用污泥中有效热值,既可以代替少量煤炭,还为污泥合理利用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分析了污泥制备生物质燃料还存在规模小、能耗高、工艺复杂以及燃料热值低等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加强污泥深度改性制备高浓度燃料水煤浆、污泥与燃料秸秆造粒及污泥与煤(半焦)制备成型燃料所用高效黏结剂的开发、污泥在成型前的脱水干燥、成型燃料的防水处理以及污泥制备生物质燃料的工业化等方面的研究,以加速污泥制备生物质燃料的工业化应用。